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新讀書運動的推手

作者:游常山  出處:天下雜誌 263期 2002/11

推廣閱讀,企業不缺席。為了消除文盲,全球企業慷慨解囊,跟大夥兒一同享受讀書樂。


在全球工業化國家風起雲湧的讀書運動中,企業扮演逐漸吃重的角色。

企業提供金錢資助,直接購買書籍,改變偏遠地區和進步地區的知識落差。

可口可樂公司從去年起在全球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同步推行「分享閱讀樂趣」活動,預計三年內將捐出六千五百萬本書。

在台灣,這項活動和誠品書店合作,捐贈約三百萬台幣的書籍到位於九二一災區的小學。

「今年預計還要再花三百萬!」台灣可口可樂公司經理徐偉倫說。

以商立國的美國,為了讓孩子更愛讀書,許多原本核心業務和閱讀毫不相干的企業,也都紛紛想出獨特的行銷手法,無所不用其極,以孩子們無法抗拒的「胡蘿蔔」——足球賽、棒球賽門票、免費披薩等一連串的優惠,來協助政府建立美國成為「閱讀國」。

必勝客披薩在全美國同時推出「Book it!」行銷活動,只要讀滿六本書的小孩,都可以到全美各地的必勝客,憑閱讀護照的簽章兌換一個小型披薩。

在此同時還推出閱讀網站,站名就叫「Book it」,上面有更精彩的推廣閱讀手法。

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讓從小就喜歡美食、娛樂、運動的美國小孩「寓讀書於娛樂」,能把閱讀當做興趣盎然的休閒項目之一。

千方百計,挖空心思讓孩子讀書的,還是核心業務就是傳播、出版的報業集團。

為了在「功能性文盲」(有受過教育但不會閱讀的人)充斥的美國培養未來的讀者,東西兩岸的兩大報業集團︱︱《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紛紛成立「紐約時報學習網」、「洛杉磯時報兒童閱讀網站」,並水平、垂直結合上下游合作廠商,成為推廣閱讀的策略夥伴。

四年前,《洛杉磯時報》對南加州的墨西哥移民第二代普遍的文盲現象感到憂心,於是大聲疾呼推廣閱讀運動。

「南加州現有五分之四的九歲小孩不會閱讀,如果到九歲還不會讀書,則日後很難趕上同儕,」《洛杉磯時報》的網站警告。

《洛杉磯時報》以媒體領袖地位,主張公私聯手,結合企業界、教育界、政府、媒體、慈善機構,大家都可以用《洛杉磯時報》的媒體為溝通平台,努力募款,有力出力,「目標是將來有九成五的九歲孩子都會讀英語!」《洛杉磯時報》宣稱。

相較於美國或國際大企業推出的都是「掃除文盲」的運動,台灣的問題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捐贈圖書館

台灣識字率已經高達九六%,因此,不少企業以改善城鄉圖書資源的落差來推廣閱讀。

台灣地區三一九鄉鎮中,不少窮鄉僻壤的鄉立圖書館,原先都是企業負責人追思先人,回饋故里所捐的。

以電影類圖書館藏為特色的台中縣沙鹿鎮深波圖書館和台北縣鶯歌鎮的林長壽圖書館,分別是味丹企業、中國砂輪公司為紀念創辦人楊深波、林長壽所建立。之後因為民國七十年「一鄉一圖書館」政策,才由企業直接轉交鄉鎮公所經營。

在古典音樂、電影海報和戶外綠蔭滿院的優美環境中,沙鹿深波圖書館館長陳錫冬努力經營出一片清靜的閱讀天堂。小朋友靜靜走過、安靜閱讀,每年還會配合《中國時報》的開卷、《聯合報》的讀書人選拔的十大最佳童書,舉行作者演講會。

「每次有大型推廣閱讀的活動,大家都會先找味丹募款,」自稱是「大影迷」的館長陳錫冬說。

企業是讀書運動經費的主要捐贈者,也是讓閱讀風氣落實在民間組織的首要推手。

親子共享讀書樂

每星期五下午,在桃園縣楊梅鎮的中華汽車附設托兒所,都可看到家長帶著自行挑選的童話繪本,帶到孩子班上講故事,和所有小朋友一起分享的溫馨畫面。

「爸媽負責講故事的小朋友會特別光榮,因為老師特別允許讓他們緊坐在爸媽身旁,一起說故事給其他的小朋友聽,」中華汽車附設托兒所所長姜惠芳指出。

有的家長更有創意,會用戲劇的方式來呈現,說完故事後讓小朋友扮演故事裡的角色,小朋友還會發揮創意,繼續編故事下去,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中華汽車於六年前成立圖書館,其中的親子圖書部,最受員工歡迎,藏書目前已有近二千四百本,比三年前成立時幾乎多了一倍。

公司以企業的空間和資源,成就親子共讀的舒適空間。

「這樣讓孩子提早對知識產生樂趣,可以打破我們現有教育體制不重視過程、方法,只重視記憶、結論的弊病,」讀哲學、從事出版業的童書專業編輯陳衛平認為。

小小世界看天下

而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企業捐贈圖書的風氣更是逐漸多元化。今年十月二十三日,台北市立圖書館成立的第一座「小小世界兒童外文圖書館」,就是由旅美華僑黃幼芬夫婦所捐贈。

從事房地產開發業達十年的黃幼芬,每當看到美國小孩如此幸福,擁有豐沛的閱讀資源時總感到一絲遺憾。「因為唯一的女兒回台北看外婆時,在圖書館沒有英文書可以讀,」她說。

今年,適逢台北市立圖書館五十週年慶,黃幼芬經友人介紹認識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充分溝通後,她決定與夫婿用自己的英文名字成立基金會,以J&V(Justine and Vincent)名義捐贈第一座兒童外文圖書館給自己的家鄉。

在台灣,推動兒童閱讀最力、歷史最久的,當屬永豐餘造紙集團的信誼基金會。

讓兒童快樂閱讀

信誼出版的《學前教育特刊》,已有二十四年歷史,是國內第一本鼓吹學前教育、親職教育的專業教育雜誌。

八年前,信誼更成立「小袋鼠說故事劇團」,推動親子共讀的風氣,並設計親子共讀的場所和機制。

影響所及,連南台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的圖書館,都沿用信誼的袋鼠名稱,推出週末下午的「袋鼠媽媽說故事」。

台灣的出版業也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推手。只出版童書的小魯出版社,以「伯樂」自居,從培養「教育界的千里馬——閱讀指導名師」著手。

出版「朗讀手冊」的小魯出版社,對童書出版有特別使命感,尤其強調本土童書作家的重要性。他們敦促兩屆時報小說獎得主李潼寫出《少年噶瑪蘭》。

小魯的發行人陳衛平像兒童文學的傳教士,到處演講「兒童閱讀與人文素養」的主題,足跡遠達屏東。

他結合一群熱心兒童文學的同好許慧貞、謝若男、沈惠芳、林滿秋等,風塵僕僕走遍全台,除了期待出版的書能有更多讀者之外,更希望能拉近城鄉的知識落差。

其中,許慧貞在台大旁邊的龍安國小,多年來經營的「書香龍安」已經成為龍安國小的熱門活動,許多班級讀書會都因此興起。

另一個出版業的通路誠品書店,則特別著重兒童閱讀活動的深化。

「誠品兒童書店強調的是美育,」誠品書店領導人吳清友說。他認為應從閱讀中引導兒童思考和分享,使他們對閱讀產生熱情和動力。

十一年前起,誠品敦南店首度進口美國和日本的兒童書籍,繪本是最大的特色。

五年後,誠品還特地獨立成立多達一百坪的兒童書店。今年敦南店和台大店的兒童館,還成立以童書議題為討論主軸的「小講堂」,為有志於兒童文學的社會人士,提供一個進修的管道,也訓練讀者對童書有廣闊而多樣的閱讀觀點,深化兒童閱讀的研究空間。

默默散播智慧種子

最後一種企業界對閱讀活動的贊助,多屬企業家個人行為。他們默默掏出錢,或是奉獻自己的時間,來推廣閱讀活動,只是他們堅持低調,以免影響到企業其他公益活動的運作。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曾繁城,熱愛文學,大學時一度考慮轉學歷史系。他以私人積蓄在新竹市的誠品書店,舉辦中國古典文學的「蘇辛詞」及西洋文學「莎士比亞」兩個長達半年的講座。

莎士比亞系列結束後,一位初中生寫了一封信感謝他的苦心,他甚為欣慰,明年預計要講半年的莊子。

在全球兒童愈來愈以圖像代替文字的趨勢下,企業推廣兒童閱讀,不僅是盡企業公民的一份責任,更是為企業自身打造未來人才的競爭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