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要青春不留白

作者:李雪莉  出處:天下雜誌 263期 2002/11

升上國中、高中的孩子,還有時間讀閒書嗎?私立的明道為了替學生保留空間,老師、家長帶頭參與讀書會,還把圖書館當教室、把文章融入課程與班級,讓以往的配角變成主角。


上課鐘聲響起,台中縣明道中學的圖書館裡,竟傳來師生們朗頌、閱讀、討論的聲音。

圖書館不是學生安靜看書、查資料的地方嗎?怎麼那麼熱鬧?

走進圖書館瞧瞧,三樓的英文圖書室裡,數位參加「語堂英文社」的學生們,正開心討論詩集。

再往上走,一座仿十九世紀私塾建築的「國學講壇」教室裡,一個個剛上國一的小男生,倚著長條木桌,坐在木椅上,讀著蘇軾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詩句,聲音直上梁梢。

在明道,圖書館不是下了課的「十分鐘圖書館」。上課時間,圖書館裡都是師生身影。

許多人認為大量閱讀在國中階段是天方夜譚,因為光是讀教科書、參考書、應付升學的時間都不夠。但私立的明道中學卻建立大量閱讀和愉悅的閱讀氣氛,為什麼?

「難道學生到了國中、高中,就得迫使人生暫停六年?」三年前,四十二歲的校長汪大久自AT&T(美國電信電話公司)實驗室回台接掌家業後,同時也把企業組織不斷學習的精神帶回來。

他的想法是:給學生一個正常、不扭曲的環境,讓學生畢了業,會繼續喜歡運動、音樂、閱讀。

和其他三千多所國中小相比,明道持續推動閱讀,使明道學生有十分好的閱讀環境。

要青春不留白

作者:李雪莉  出處:天下雜誌 263期 2002/11

升上國中、高中的孩子,還有時間讀閒書嗎?私立的明道為了替學生保留空間,老師、家長帶頭參與讀書會,還把圖書館當教室、把文章融入課程與班級,讓以往的配角變成主角。


上課鐘聲響起,台中縣明道中學的圖書館裡,竟傳來師生們朗頌、閱讀、討論的聲音。

圖書館不是學生安靜看書、查資料的地方嗎?怎麼那麼熱鬧?

走進圖書館瞧瞧,三樓的英文圖書室裡,數位參加「語堂英文社」的學生們,正開心討論詩集。

再往上走,一座仿十九世紀私塾建築的「國學講壇」教室裡,一個個剛上國一的小男生,倚著長條木桌,坐在木椅上,讀著蘇軾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詩句,聲音直上梁梢。

在明道,圖書館不是下了課的「十分鐘圖書館」。上課時間,圖書館裡都是師生身影。

許多人認為大量閱讀在國中階段是天方夜譚,因為光是讀教科書、參考書、應付升學的時間都不夠。但私立的明道中學卻建立大量閱讀和愉悅的閱讀氣氛,為什麼?

「難道學生到了國中、高中,就得迫使人生暫停六年?」三年前,四十二歲的校長汪大久自AT&T(美國電信電話公司)實驗室回台接掌家業後,同時也把企業組織不斷學習的精神帶回來。

他的想法是:給學生一個正常、不扭曲的環境,讓學生畢了業,會繼續喜歡運動、音樂、閱讀。

和其他三千多所國中小相比,明道持續推動閱讀,使明道學生有十分好的閱讀環境。

明道是台灣唯一辦雜誌的中學;「明道文藝獎」曾培養出侯文詠、吳淡如等作家。「辦一個雜誌對全校師生都有幫助,學生能接觸外面的作家,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明道文藝社社長陳憲仁指出。

而且,明道七千八百名的學生就坐擁十四萬本藏書,遠遠多於一般公立地區圖書館的三萬冊。不只可看的書多,明道把圖書館當教室、營造閱讀場所的氣氛,更顛覆傳統對圖書館的利用方式。

一般學校圖書館的定位,是學生學習上的配角,但年輕校長汪大久卻不這麼想:「學生每天被八堂課塞得滿滿的,只有把圖書館設計為教室,才能把學生帶到那裡。」

把圖書館當教室

在明道的圖書館裡,有主題式的大小圖書室六個,包括中文圖書室、英文圖書室、現代文學館等。

汪大久說:「我要讓每一間圖書館都可以上課。」

數年前,開剛始推廣閱讀時,明道先為每位學生補貼一○%~一五%的購書計劃,等於以市價書的六折為學生購書。

此外,明道也是少數國中裡,有圖書館專員提供服務的學校。

五位專業圖書館員的定位,清楚是為了服務師生、支援教學。

為了確定圖書館書籍的實用與可讀性,館員會在每學期初,主動徵詢各科老師的意見,調查館內期刊的使用頻率,也讓師生主動推薦書籍。就這樣,讀書風氣從圖書館帶進教室。班級讀書會更孕育而生。

走進三年一班的教室,學生把桌椅圍成口字型,讓出一塊空間,幾位學生正在表演《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旁邊還有一架裝飾用的小提琴。

用戲劇演出一本書,並不容易。師生經歷一學期的共讀、小組討論的預備,才有今天的表演;而且,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只偶爾串場。

學生在黑板上寫著討論題綱——「死亡是人生的終局嗎」、「你是否在乎身體的衰老」等問題。

這場同學間的對話,讓學生談論了不在他們眼前的東西。他們在讀書,也在閱讀別人的想法,在同一個空間裡,互相影響。

除了班級讀書會,閱讀幾乎融入各種課程中。

星期五下午,明道國中的操場上,一群國中學生正通過一條「步步驚魂」的地震體驗隧道:隧道外的學生用力搖動著隧道,裡頭的學生寸步難行,從這一頭到那一頭,學生得氣力用罄,才能逃脫。

從黑暗中爬出的學生有所領悟地說道:「逃亡的時候要互相支援,不能單打獨鬥。」她在晃動的隧道裡,體會到前一個人的指引,如何安定她的心情。

這是明道國中的群體教育課,是九二一大地震後,老師們要孩子模擬在黑暗中逃生的狀況。

課程設計很特別。課前,老師梁伶羽先帶著孩子閱讀「新人生觀,好生活」的短文,接著,她把孩子帶到童軍營地,讓孩子經驗各個體驗站。


在推動閱讀的過程中,學校也曾面臨瓶頸——老師恐懼增加自己負擔,家長害怕學生太累。

明道做的,是突破師長心防。

打開校長汪大久當日的電子郵件,裡頭有不少老師捎來的好文章;「把文章傳送給全校老師的信件每天都有,」汪大久笑說。

除了教學,老師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to learn),老師加入各式讀書會,透過閱讀提升自己。

從實體的「三餘讀書會」到虛擬的「e網讀書會」,三分之一的老師至少加入一個適合自己的讀書會。

先把老師帶起來,再說服家長。

一位參與三餘讀書會的媽媽談到讀書會對她最大的幫助是:「以前書架上都是同一本書,現在每類都要讀一本,好像圖書館裡的分類一樣。」

當家長加入閱讀的行列,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許多家長共同的心聲是——有了共通話題,親子關係出奇融洽;家庭的重心從電視轉變為書籍,不少家庭力行「電視向後轉」的運動。

更重要的是,家長變得更有同理心。一位家長說:「自己重新學習後,會發現學習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明道把閱讀的種子帶進教室、圖書館各個角落,讓學生知道,閱讀不該侷限腳本,不該與生活分割。


誰說青春必然壓抑而淺薄?明道在短視近利的升學教育外,看到閱讀對孩子未來的影響,讓學生有機會過不一樣的年輕歲月。

1 則留言:

jerrychang 提到...

親愛的朋友您好!
感謝您親自到訪各地文建會地方文化館,分享您的旅遊心得!

現在只要將您的旅遊心得投稿至「我的台灣文化旅遊日記」活動網站,
就有機會抽中最高「3000元禮券」等大獎,讓您輕鬆帶回家!!
詳情請見http://superspace.cca.gov.tw/mp.asp?mp=1003

還有輕鬆投票,週週抽出禮卷喔!!! (詳情請見民調中心)
http://superspace.cca.gov.tw/mp.asp?mp=1&ctnode=15911


文建會地方文化*網站客服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