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鼓勵親子共讀,分享生命經驗

鼓勵親子共讀,分享生命經驗 採訪---盧家珍

小魯與天衛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平日即是媽媽們諮詢親子教育問題的對象,原本從事編譯工作的她,一頭栽進了兒童文學的世界,並且大力推動親子共讀。她以自身的經驗提醒父母,唯有在次沈是自己的孩提時代,才能將心比心體會孩子的處境,而兒童文學正式引領父母進入時光隧道的那道魔法門!

沙永玲成長於單親家庭,母親的早逝是讓她的心理一直有著打不開的結,直到她長大,沙永玲接觸了兒童文學,竟然在其中找到了答案,潛藏多年的的心結也一一打開,自此以後,沙永玲時常回過頭與住在心裡的那個八歲小女孩對談,對事情也有了超脫大人眼界的看法。因此,沙永玲極力推廣兒童文學,並鼓勵親子共讀,一起分享生命經驗。

「許多父母再慢對孩子十,常忘了自己曾經是小孩。」沙永鈴說,兒童文學的奇妙力量能讓父母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所有興奮、痛苦、悲傷、恐懼的經驗也會漸漸浮現,此時父母方能了解孩子的感受。「社會雖然不斷變遷,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情感的發展卻是不變的,孩子為什麼害怕、為什麼沮喪?其實只要反觀孩提時代的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年輕時一段失敗的婚姻,史的殺永鈴不得不予自己的兒子分開,兒子由爺爺奶奶養大如今已是台灣大學的高材生。雖聚少離多,但沙永玲勸孩子要看的開,雖然母子天天一起生活,但至少知道彼此的存在,每隔幾天就會見面,是活活生生的感覺,總比他小母親早逝要幸運的多。沙永玲說,小時候的自己是個憂愁的小孩,後來接觸兒童文學之後,他不但解決了長久以來的生命疑惑,也懂得找出生活中快樂,主導自己的人生,他很喜歡跟孩子分享這些經驗。沙永玲自認了解自己的孩子氣質與個性,因為兒子多愁善感的個性很像他小時候的模樣,所以每當兒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她總能體會孩子的心情。母子相處的時間多半都在討論書的內容,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看著媽媽與書為伍,也培養出良好的讀書習慣。沙永玲希望藉著自己的經驗,讓孩子有能力從閱讀中找尋安慰與答案。「許多大人要求的往往和孩子的氣質不同,父母要用心去察
覺;每個家庭有不同的問題,多參考一些書,多付出愛心與關心,就能找到自己適用的方法。」

「其實許多父母天天和孩子想處,反而沒什麼機會交談。」沙永玲說,若是將一天的生活實況錄音,可以發現父母親的話語都是「趕!趕!趕!」催孩子上學、做功課,催孩子洗澡、上床......因為每天都可以和孩子相處,所以總覺得時間很多,一天不談心沒什麼關心。但是,孩子的童年其實每天都是惟一的一天,過去了就沒有了,他們還是很渴望和父母分享生活經驗,甚至聽聽大人的心事,就算是失業的話題也無妨,唯有培養具憂患意識的小孩,才會與家人產生「生命共同體」的認同。

沙永玲認為,現在的孩子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時間!學了一堆才藝,沒有時間細細品味;學一堆語言,卻沒有時間好好閱讀;天天與父母相處,但沒有太多談心的機會;如果孩子不了解父母的基礎倫理價值觀,以後又怎麼奢望他能體會父母的感受呢?「時間的品質很重要,沒有品質,就沒有價值。」沙永玲說,親子之間一定要培養一些共同的語言,唯有彼此了解,才能溝通,若是平時不好好掌握,以後可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