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4大名家飲食閱讀心法,3大關鍵檢視讀懂了嗎

4大名家飲食閱讀心法,3大關鍵檢視讀懂了嗎

作者:郝明義、蕭富元  出處:天下雜誌 2008/03

相關關鍵字:名人讀書會/我喜歡閱遊和我自己/郝明義/越讀者/閱讀

2006年底,創立亞馬遜網路書店的貝佐斯逐漸實現了高中時的夢想,他發起的「新謝帕德」太空計畫第一次發射成功,為太空旅遊的可能性展開了新頁。這是個越界的時代,人類和動物的器官在越界,太空探索和旅行在越界,所有夢想在越界...


胸懷大志:Dream Big

越界的起因,在於知識與閱讀的越界。因此中學生應該且必須做的事就是:「夢想」﹝ Dream Big﹞,我們在中學時期要胸懷大志,對任何感興趣的事情做最大的想像。而「閱讀」將開啟我們對夢想的認識,對其產生激動的擁抱;透過閱讀,我們也能找到本錢來實際自己對人生的夢想。

太注重教科書與參考書的問題

但今日台灣少年卻被限縮了對未來的好奇和想像,我們社會太注重教科書與參考書造成了五大問題,其一是疏忽了教科書的本質猶如維生素,我們不能只吃維他命過日。

其二是教科書以外的人生不見了。到現在還有很多家長沒有辦法容忍孩子看小說、用電腦,甚至有少年因此自殺。人生有太多無限的可能,千萬不要想不開。

其三是不知道閱讀應有的速度與態度。事實上不是每本書都要仔細讀,也不是每本書都要全部讀。有的只需要讀其中的一章。有的就是其中的某一章不要讀,例如笛卡兒《談談方法》,我建議各位都要讀讀這本書。有的需要跳過開頭的兩章從第三章開始讀,像威爾斯《世界簡史》。有的應該從最後一章結論開始讀起,如達爾文《物種進化》。有的必須要從第一頁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像《易經》。

閱讀不同的書,需要有不同的態度和方法。其四是父母對網路與多元閱讀的疑慮,其實是錯過了網路時代的多媒體特質。

YouTube已是今日資訊交流與學習的重要管道。其五是破壞了閱讀的胃口,產生了負作用和後續影響。許多人要到出了社會才開始重新閱讀,但中學與大學長達十年時間對閱讀胃口造成嚴重破壞,且對於閱讀時空、工具、方法不善掌握,現實壓力也限縮了閱讀的質量。而光憑閱讀的熱情、沒有閱讀的主張,難以掌握「網路」和「書本」的使用及價值。

長時間沒有享受閱讀帶來的意義後,自然沒法想像閱讀到底可以帶來什麼越界的價值及風景。

越讀者時代

因此我們必須自救,要相信閱讀的力量,這種相信應該越早建立越好。不要忘記追求人生的夢想最重要,沒有人會對發育中的身體設下障礙,同樣的也沒有人對發育中的心智設下障礙,因此我們只能自我解放,要越界閱讀、越界夢想。

越界閱讀也有六大重點。其一,越界閱讀是心智飲食,我們每天要保留教科書、上網遊戲以外的時間來閱讀。每天至少要完整一個小時,週末至少一次完整三個小時的時間來閱讀。

其二,給心智的閱讀飲食要多元均衡。主食是教科書、勵志類以及know-how類書籍。美食是各種經典書籍,如柏拉圖《理想國》。蔬果是字典、百科全書等參考類書籍。至於甜食與零食則是類型小說及漫畫等,甜食不是不好,像著名的達爾文正是浪漫小說的愛讀者,但記得不要偏食。


其三,不同飲食應有不同方法,有幾種名家閱讀方法。

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諸葛亮的「觀其大略」以及朱熹的「熟讀精思」是享用三種不同食物的不同方法。甜食類的「不求甚解」即可;主食類的「觀其大略」可也;但美食及蔬果則應「熟讀精思」。

例如:甜食類的書籍可用陶淵明「不求甚解」法;主食類的書則用諸葛亮「觀其大略」的讀書方法;美食與蔬果類的書籍,要用朱熹「熟讀精思」的苦方法;至於複雜深奧的書,則用蘇東坡的「八面受敵」閱讀法,專門針對一個主題全面搜羅。例如,蘇東坡多次閱讀《漢書》,第一遍只讀其中和治理之道有關的內容,第二遍專門讀人物,第三遍讀官制,第四遍讀兵法,第五遍讀貨財。這是一種主題閱讀,針對一個主題,同時閱讀好幾個作者的辯證。

其四,掌握多媒體、多語言。要兼顧網路﹝Net﹞與書本﹝Books﹞,綜合吸收文字、聲音、圖像、動畫以及影像。此外,除了英語之外,至少要再有一種外語能力。

其五,擁有自己的第一桶金。給自己找個寧小勿大的主題,透過參加社群找到同好,利用網路找到知識的來源,讓自己成為最精通這個主題的人。

其六,隨時給自己創造越界之機會。有意識地讓自己的生活有機會可以藉助閱讀來跳脫現實的侷限,有意識地去嘗試自己能力以外的層次境界。看小說很好,但不要永遠只是羅曼史小說,總要設法向上一步,去看看《愛情的盡頭》;向旁一步跨越其他領域閱讀,例如學醫者或許該研究靈魂,閱讀宗教、神學等書。記得,永遠要挑戰自己!

有幾件事情可檢驗是否讀懂:一,知道作者說了什麼,你體悟到什麼啟發;二,這些啟發讓你接下來要去追查什麼;三,講得出來什麼地方不明白,講得出來不同意作者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講得不足。簡而言之,如果沒法簡單地說出這本書,就是沒讀懂。

我的閱讀故事

我從小生長在韓國,中文閱讀的選擇很貧瘠,那時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樣跨越環境的侷限。高中畢業後跨越重洋來台灣讀大學,飢渴地抓到什麼都讀。後來,少年人變成了歐吉桑,但是沒變的是那個18歲的少年,想要越界張望這個世界的眼睛。

正當知識與閱讀之可能,形成人類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廣闊而壯麗之時,世界也正在無聲無息地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拉開高低不平的差距。Reader Takes All. Or, Nothing。如何找到自己的閱讀之道,是人類追尋聖杯的恒久課題。這是一個沒有越界閱讀,就不成閱讀的時代。這是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越讀者時代」。(溫典寰整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