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澳洲不用課本 培養一流公民

作者:李瑟  出處:天下雜誌 263期 2002/11

提升讀寫能力,是澳洲政府預算的第一優先。政府、學界、教育界、出版界乃至整個社區,全體動員、煞費苦心鼓勵閱讀。他們如何不用課本,讓小孩具備一流的公民能力?



小學三年級的強尼放學回家後,向媽媽展示二十多頁比護照稍大一些的小書:「這是今天的家庭作業,老師說至少唸二十分鐘才能停。」澳洲的學童沒有國語課本,而是每天讀不同的讀物,依各人學習速度不同,一年可讀六十幾本到一百三十幾本不等,有的大小類似台灣的課本,有的則小如口袋書。

媽媽發現藉由兩個好朋友搬家後互相通信,而帶出貓咪潛回舊居的這本故事書(fiction),不同於昨天那本藉由兩個小孩去滑雪,介紹如何滑雪、如何注意安全等知識(non-fiction)的小書。

晚上,強尼跟媽媽花了不只二十分鐘讀故事書,因為媽媽比較不放心,每次強尼讀到不認識的字,媽媽會叫他查字典學會那個新字,不過八歲的他總安慰媽媽:「讀不完沒關係,明天在教室裡會有分組團體閱讀(group reading)、自己安靜默讀(silent independent reading)的時間,會把它讀完的,然後小朋友再互相交換。」

強尼說,在教室裡,每當做完數學習題後,同學就會各自到教室的閱讀區自己讀自己的,老師則在指導那些還沒做完數學習題的同學。老師早已對全班講好了,「專心、安靜」,不論你是在閱讀,還是在做數學功課。

對於依類似程度分組組員輪流閱讀,他就有意見了:「最討厭貝蒂了,每次讀《美女與野獸》時,就叫我做野獸,她做美女,害我唸到最後對白一定要娶她,可是我才不要娶她哩!」

強尼現在的閱讀程度被老師評鑑為第二十八級,每天去學校交換來帶回家的書都是字彙與內容難度在二十八級的書。麥蔻柏老師有套測驗卷,學生唸,老師勾,能唸對九五%以上的,就算孩子通過該級測驗,可以升上一級讀更難的,生字更多,句子再進一步複雜。

強尼很得意自己努力爭來的進步,因為剛唸三年級時他才被評為第十六級,不過媽媽希望他再進步到三十/三十以上那級,那是班上同學最高的等級,閱讀短篇小說,以準備四年級時可以獨立讀少年小說與雜誌。

如同很多先進國家,澳洲也在加強中小學生的讀寫能力與數學能力。自一九九八年起,聯邦與各州政府聯合推動「國家讀寫與數學計劃」(National Literacy and Numeracy Plan),為了因應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世紀,不能只靠勞力發展經濟。

由於閱讀能力強,攫取知識與資訊、理解分析能力強,進而寫作表達,以及溝通能力也較強,不論寫廣告賣車,或發布新聞、召開記者會、發起保護動物的行動宣言,都能得心應手。澳洲政府認為,這是現代民主國家裡,公民得以信心十足地在各種領域進行公民活動、文化活動的必要條件。

鼓勵閱讀,成為聯邦政府提升教育品質的核心政策,以教育部為首有計劃有意識地帶領教育方向,期望當學生進入社會後是正向加分成為力量,而不是變成失業或抑鬱不得志的人。

一九九七年澳洲教育研究協會報告,長期追蹤分析發現,讀寫能力低的男生,到十九歲時找不到工作的機會是讀寫好的男生的兩倍。

政策尤其針對低年級(學前一年到小學三年級)加強。墨爾本大學教授瑞朋指出,從出生到八歲,是孩子文字語言發展最快的時候。其次是四年級到九年級(台灣的國三)。因為研究發現,如果孩童在小學畢業前讀寫能力未達應有水準,接下來到國中高中都會嚴重落後,很難追趕到平均水準,非常痛苦。

一九九八年聯邦政府列出預算三七億澳幣(約台幣七四○億),逐年撥給州政府與各學校。各州政府也將提升讀寫的預算列為第一優先,以協助學校購買閱讀物,以及訓練老師專業所需費用。

州政府祭出評估測驗的手段,每年對三、五、七、九這四個年級檢定,表現成績不達標準的學校,校長要負起責任來。

國家讀寫計劃指出,校長應為學校創造有利於學生閱讀的環境與氣氛,包括安排、組織,與有效運用資源。

強尼的學校瓦西迪公立小學(Varsity College)才成立一年多,校長邁可羅拔說,開辦第一年時,只有三個年級與學前幼兒班,總共才兩百多個學生,就花了六十萬台幣買閱讀物。現在第二年的讀物還在增購中,預算還在增加中。

校長也常要籌劃提升老師帶領學生閱讀能力。瓦西迪公立小學最近聘請了民間師資訓練顧問公司,在職訓練所有四~九年級的老師如何評估發現哪些學生有問題。有特別需要的學生,可要求州政府撥派支援學習的師資,依個別狀況每週另外上課搶救。

除了政府給錢給人支援每個學校外,校內經驗與受訓較多的老師,也被安排在老師會議與學習時間,分享最新的「明確教學法」(explicit teaching)。

「最近五到七年間,教學起了很大的變化,」羅拔校長指出,除了傳統方法,給你大量讀物讓你全面浸泡在說聽讀寫裡自然學會的「全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以外,現在還強調老師有技巧地刻意說明、明確引導,確定你學會了才放手。兩層方法都使用。

「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與推論能力是可以教的,並非只靠天生聰明與否,」他說,可透過七種方式讓孩子體驗閱讀:一、教室內問問題引導孩童找出文章的主題、重要的訊息 (guiding);二、學習從發音中認識字並完成閱讀(phonemic awareness);三、老師示範如何唸(modelling);四、全班閱讀後討論分享(sharing/reflecting);五、老師安排時間使每個孩子子每天都有一段時間自己閱讀(independent reading);六、小組輪流唸,孩童互相學習(group reading);七、每天回家有閱讀物(home reading),家長需在旁協助並簽名。簽名簿每天都要帶到學校給老師看父母的意見,保持家長與老師間的溝通。

最重要的是,老師須有能力與魅力吸引學生喜歡上課,學習是快樂的。所以校長與政府努力讓班級人數維持小規模,並用各種方法與資源支援老師發揮專業(包括師生人際關係),確保老師快樂、有信心。

依昆士蘭州政府規定,學前~三年級生師比例最多不能超過二五,四~十年級(高一)為三○,十一~十二年級(高二高三)回到二五。在辦學口碑良好的私立學校,這些數字更且只維持在十幾。

整體社會機制也在支持閱讀,包括圖書館、家長與社區支援團體,以及出版界。

教育部設置「提升閱讀或數學貢獻傑出獎」;另訂九月第一週為「全國讀寫與數學週」,以提醒全國注意。澳洲圖書館協會配合教育部的活動,跟出版社合作,九月四日上午十一時,全國同步讀一本童書,並與媒體合作找社會名人在廣播節目裡討論。

各方動員推廣閱讀

平常,圖書館在明顯位置陳列新書與推薦的好書(不論新舊),另外每週固定有個時段是「故事時間」、「閱讀時間」,邀請父母帶孩童到圖書館一起參加活動,跟著館員讀、討論、做遊戲。

圖書館常發出手冊教家長如何帶領孩子的閱讀習慣,例如鼓勵家長提早跟孩子一起閱讀,尤其是故事書,可以早到一歲就開始。廣泛大量的閱讀行為隨時可進行,如閱讀商店招牌、餐廳菜單、食譜、商品包裝說明;家庭應有位置放書,還要有全家人一起閱讀的地方;而當唸書給孩子時,須配合孩子的反應,大多數孩子會先看圖畫照片,可叫他看圖編故事或推測情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請他唸書給父母、弟妹或玩具熊聽。更大一些時,可給他工作做,如幫爸媽寫購物單、留言條、找失蹤小狗的啟事等。

各學校也常在每週校訊上提醒家長協助孩子閱讀的祕訣。家庭的角色功能,以及學校與家長的合作,重要性已被證實。墨爾本大學針對澳洲二六○個家庭所做的研究發現,家庭成員,尤其家長在家有從事讀寫或常上圖書館等文化活動,有助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比孩童智商指數更能預測未來是否能成功閱讀。聯邦政府轄下「年輕澳洲人閱讀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Youth Literature,ACYL)最新出爐研究發現,推行五年來,整體而言社會(家長)已建立共識,認同閱讀對兒童發展、教育未來公民的重要性;小學生在學校與家中也已養成閱讀習慣,並且喜歡閱讀。

然而,男性青少年十~十八歲,較同輩女生以及九歲以下的男女生較少閱讀,只有三一%覺得閱讀有趣,二四%不想讀學校規定的讀物,其他四五%對閱讀沒有興趣或根本不碰讀物。

研究報告推測可能原因:

● 青少年同儕次文化不重視閱讀而重視娛樂。

● 中學生功課增加,閱讀只是其中之一,不像小學主力在讀寫算。

● 家長以為大孩子已會閱讀,停止督促。

● 中學不像小學列出大量閱讀時間,而改為寫功課與讀教科書。可能也因中學英文課的閱讀物無趣。

● 小學圖書館有布置與整理,學生易找到讀物,還有獎項或比賽吸引學生;但中學圖書館成為學習資源中心,擺設與氣氛較嚴肅,也較難找到有趣的讀物。

為了提高青少年的閱讀,政府、學界、教師界、圖書館、與出版界成立「年輕澳洲人閱讀指導委員會」,討論後提出行動方案,目前正在澳洲推行。例如今年正在籌劃成立全國年輕人評審獎與網站,請年輕人來評選與推薦他們喜歡的書;並模仿加拿大、德國與部份北歐國家成立獎項或活動,請年輕名人偶像代言支持閱讀。

煞費苦心、各方動員,澳洲的努力可給台灣一點借鏡。

老師如何帶領學生閱讀?

昆士蘭州教育局課程手冊對老師列出的提醒:

●養成學生閱讀的樂趣,鼓勵他們讀各種不同的書,領略探索的樂趣。

●每天讀書給學生聽。

●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

●鼓勵學生每天選本書,自己靜下來讀。

●鼓勵學生說出閱讀的經驗。

●跟學生談談他們各自所看的書。

●每天設計時間讓學生針對不同對象寫練習點不同的東西,如家電使用說明、宣傳廣告、族譜介紹、如何做個風箏……。

●介紹學生認識不同的作家。

●列出不同作家的著作,鼓勵他們各自選一個喜愛的作家,讀完全部作品,領略樂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