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百變圖書館 決定未來競爭力

作者:天下編輯部  出處:天下雜誌 263期 2002/11

未來的國力決定於圖書館?資訊革命後的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成為普及知識,推動閱讀的關鍵角色。先進國家投入大量資源,讓圖書館充滿溫馨與知性,成為孩童汲取知識,製造快樂記憶的泉源,但在此同時,台灣的公共圖書館卻面臨多重困境。放眼未來,我們該如何急起直追?


圖書館是一個學習與文化的處所,並表現出社會良善的一面,必須鼓勵所有人民經常涉足。——麥可戈曼,美國圖書館協會會長

只要小孩讀滿六本書,就有免費停車,免費吃熱狗,甚至熱門球賽的免費入場券。在美國,鼓勵孩子閱讀有各種方法,」應邀來台參訪的美國馬里蘭州喬治郡圖書館克林頓分館館長英惠奇指出。

圖書館角色變了。隨著二十一世紀資訊革命的深化,使圖書館從昔日一成不變、標準規格、被動提供借閱服務的「藏經閣」,變成「e時代的學習型組織,」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李琇兒指出。

事實上,為了因應資訊革命帶來的知識進步,閱讀運動已經在全球如火如荼展開,散布全球的圖書館則扮演推動閱讀風氣的關鍵性角色。

急切的閱讀風氣甚至從新生命出生就已開始。美國圖書館學會在公元兩千年五月推出「從出生就閱讀」(Born to Read)計劃,鼓勵父母教養出熱愛閱讀的小孩。不甘示弱的美國國會圖書館於同年提出「建立美國成為閱讀國」(Building A Nation of Readers)四年計劃,針對個人、家庭、機構、公司、學校、圖書館等提出建言。

放下一切去讀書

「一天中至少某一時段,放下所有事情去閱讀!」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聲疾呼。

亞洲也毫不落後。行政效率極高的香港,教育署早在一九八三年就訂出連續十五年的「課室圖書館計劃」,而且凡是有十二個班級以上的學校,政府規定一定要有擁有圖書資訊文憑的老師專責管理圖書室。「他們甚至從香港中文大學借調了兩位教授,專門到教育署輔導推廣學校圖書館的計劃,」應邀前往交流訪問的台北市教學資源輔導團團長、新湖國小校長曾雪娥印象深刻地指出。

而一向觀念領先的新加坡政府,也立刻仿效,甚至喊出Born to Read, Read to Bond(培養天生讀書種,讀書促進天倫樂)。(一六四頁)

在日本,一座國際最大的兒童專屬圖書館吸引全球讀書社群。在上野公園春天櫻花燦爛的迷人氛圍裏,「東京國際兒童圖書館」為日本兒童展現另一種知性魅力。目前,日本共有一千所學校實施晨間閱讀活動,日本政府更把公元兩千年定為兒童閱讀年。

遠在歐洲的英國,更早在四年前就先將一九九八年定為「全國閱讀年」,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之一。全國圖書館普遍舉辦「閱讀派對」,去年的二月二十六日到三月四日,甚至定為「寢前閱讀週」,鼓勵親子共讀,讓閱讀向下扎根。

圖書館成了閱讀運動最大的推手,以體制的力量將閱讀這種深度的知性活動,當作全民運動來推廣。

「閱讀是建構的過程,需要有策略,需要有動機,也是一種終身的追求,」美國教育學者冷納認為。

圖書館成為所有知識飢渴者這種「終身的追求」的第一個媒介。但回頭看台灣,顯然圖書館功能未能充分發揮。

全台灣有五○六所公立圖書館,平均每十萬人只有二.三所圖書館,而且圖書借閱人次從一九九六年後,逐年下降,其中,以台灣地區的三三六座鄉鎮級的地方圖書館最為困窘。自從三年前精省後,圖書館究竟歸屬於教育部或文建會,迄今未定,三一九個鄉鎮中的圖書館,已經連續兩年購書預算都是零。

陰冷的下午,台南縣學甲鎮立圖書館館長陳妙芬守著侷促的櫃台,整座圖書館只有一台電腦,一位年輕的女孩正安靜地上網。

這一度被國立台中圖書館館長程良雄評鑑為台南縣三十一鄉鎮市圖書館中之冠的學甲圖書館,多虧有陳妙芬這位優秀的館長。她不是圖書館系畢業的,但是為了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每星期來回學甲和高雄中山大學,進修圖書資訊學分,學費一學期花掉她兩萬元,相當於她三分之二的月薪。

全館只有四樓和地下一樓兒童館。電梯壞了,訪客要氣喘吁吁爬上四樓,因為其他三層樓鎮長撥付給衛生所等單位。

陳妙芬今年的購書預算是零,四名館員雖說照領鎮公所薪資,但是資本門零預算的狀況,是地方自治史的奇特現象。

台灣公立圖書館,特別是鄉鎮地區,一向備受批評。少數偏遠地區經營不善的鄉鎮圖書館,例如屏東縣三地門鄉圖書館,甚至平常就把門鎖起來。

地方圖書館 一國兩制

有些地方關係好、能力比較強的館長,會利用地方商界、政界人士的人脈,募捐到一些期刊,但這畢竟不是常軌。

其餘二十一個縣市級圖書館,北高二市的院轄市市立圖書館,雖然情況好很多,但經費仍嫌不足。以縣市級的購書預算而言,一年也不過台幣二百萬元左右。

比起閱讀風氣盛行的北歐國家,台灣的圖書館無論在圖書館的硬體建設和閱讀風氣,都落後甚多。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就指出,以全球最愛讀書的國家芬蘭而言,「首都赫爾辛基市民平均每人每年從圖書館借閱十六本書,而台北市民每人每年只借了二本書,」曾淑賢說,而台北市已經是台灣之冠。

地方圖書館的荒蕪現象,除了地方首長不重視外,制度不健全是最重要的因素。

地方圖書館到底屬於教育部社教司或是屬於文建會?這種雙頭馬車的現象,應儘快解決。

師大圖書資訊所教授陳昭珍指出,文建會組織法如果能早日在立法院通過,至少可以解決地方圖書館目前上級主管單位妾身不明的尷尬。



目前台灣的地方圖書館是一國兩制,北高二市甚至可以讓縣市首長來決定它們的上級單位。例如,台北市圖歸屬台北市教育局,其他縣市的圖書館卻隨著地方特殊性在教育行政和文化行政兩單位中擺盪。

有的地方圖書館,因為首長覺得教育局編制遠比文化局龐大,資源也較多,文化局另有定位,因此圖書館劃歸教育局,例如台北市立圖書館。其他二十一縣市的地方圖書館則剛好相反,法令規定必須隸屬於文建會,例如二十一縣市的文化局所屬的文化中心圖書館,因為文化局歸文建會管,所以順理成章就屬於文建會,所以連帶地方鄉鎮圖書館也一併歸給文建會。

此外,以現行的採購法加諸圖書館的購書程序,使得有知識時效性的書籍,必須用最低標的概念來採購最多書,往往會使地方圖書館採購到一大堆過時的爛書。

「每次都是一個圖書館員坐在那邊,等著別人來借書,這樣的鄉鎮圖書館怎麼會有活力呢?有的公共圖書館不敢開放給別人用,因為影印還要錢,很麻煩!」師大圖書資訊所教授陳昭珍急切地說。

當美國的小孩把圖書館當作童年最快樂的一部份記憶時,台灣除了少數熱心推廣閱讀的鄉鎮市,如嘉義縣新港鄉、宜蘭市等寥寥可數的地方之外,我們的孩子對圖書館幾乎都是陌生的。

缺乏專業領導

而地方上的荒蕪,更讓圖書資訊專業人員對鄉鎮公共圖書館裹足不前。美國總統布希的夫人是圖書館員,布希聽到九一一事件時是在佛羅里達州為小學兒童讀故事書,這些令圖書館學界津津樂道的軼事,在台灣幾乎沒有。

「在推動圖書館的政策上,我們整個國家完全沒有專業的領導力量,」一位圖書館科系的學者語重心長地表示。

為了拉近知識落差、數位鴻溝,許多公共圖書館,都扮演火車頭的角色,積極爭取服務偏遠地區的任務。

國立台中圖書館的「虛擬班級圖書館」,近五年來,充實了中部五縣市的偏遠中小學。「我們提供最新、免費的書給孩子,讓老師發給學生人手一本,」曾走遍全台四百家公立圖書館的館長程良雄解釋。譬如杏林子的《生之歌》,是勵志好書,杏林子又是殘障楷模,這本書當然值得買,可是偏遠地區小學校就買不起。台中圖書館則一次買四十本,讓苗栗、南投的小學老師開車來載,一借就是一個月,一個月後再輪給下一個學校。因此,館藏雖有此書的編目,但書籍卻全在基層小學流傳,以造福鄉下學子。

偏遠地區對圖書館的需求,尤其殷切。在九二一大地震後三週年,負責輔導重建苗栗、南投、台中縣市、彰化等五縣市小學圖書室的台中師院圖書館館長賴苑玲最感慨的就是,「有些地方小學,的確是很偏遠,去一趟實在很久,交通也有困難,這樣的地方,學校的圖書室是很難被重視的,」賴苑玲多年來不辭辛苦,親自走訪,一共在災區輔導成立了五十多個小學圖書室,連管理圖書的電腦軟體,都是她主動找廠商募捐,不用花錢。

千方百計讓你上門

放眼全球,愈是進步的地區,圖書館領導人愈是積極主動,如果用「千方百計,挖空心思」來形容圖書館利誘讀者閱讀的說法,並不誇張。

被《國家地理雜》誌形容為「全世界族群最多元」的美國紐約市皇后區公立圖書館館長于錢寧娜就指出,「我們的圖書館各種服務都有,」她解釋,剛滿一歲的小讀者就可以抱過來聽故事,他們的照顧者則可在圖書館免費上五堂課,有醫生、營養專家、心理學家授課。「我們還有一節課教你如何利用圖書館念書給嬰兒聽,」這位個性爽朗的資深館長滔滔不絕地推銷這座服務多元族群的世界級公共圖書館。

為促進世界進步、培養下一代的淵博全人,幾乎所有圖書館都精心設計活動,讓小孩流連忘返,成為兒童樂園。

近年來,全球各大圖書館更強調「人味」,尤其針對天真無邪的兒童,要鼓勵他們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有三十六年圖書館專業經驗的加拿大溫哥華圖書館館長蘇葉慈就表示,「圖書館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覺得有趣、樂意來,」因此,她認為所有的圖書館專業人員必須認知,圖書館的其他功能像是提供知識、技能、分析、應用、態度、綜合評鑑的教育過程,都是等興趣發展出來後才會有的。

免費的安親班

美國加州矽谷聖荷西圖書館館長萊特則表示,加州矽谷地區功課壓力大,圖書館也提供課後輔導和幾乎是免費的安親班,讓孩子能跟上學校進度。

「如果他們不能從小培養充分的閱讀能力,到了小學三年級就會趕不上學校的進度了,我們圖書館可以幫忙這種課後的補救教學,」萊特表示。

更重要的,圖書館的終極目的是,要建立一種與社區緊密連結的認同感。

事實上,先進國家理想中的圖書館,要提供介於「家常的、溫馨的」和「既快樂、又知性」的綜合「成長求知體驗」,那是一個安全的、人與人見面的地方。「圖書館就在你家旁邊,伴著你長大」的美好經驗,是美國富裕的郊區中上階層社區的生活實景。

「對一個小孩而言,圖書館的實質和精神的實體,已經融合為一,(這種美好的情景交融經驗)再也分不清。」這是早期奉獻一生在紐約哈林黑人貧民區,「藉著圖書館,做社區營造工作」的圖書界典範羅絲女士(Ernestine Rose)的名言。她為今日戮力召喚讀書人精神、鼓吹閱讀風氣的全球圖書館界,寫下了最好的註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