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早的「書香公車」是一輛馬車,於1905年開始載著各類圖書,到馬里蘭州鄉下供人閱讀。機器取代馬匹後,巡迴圖書館也從馬車演變成配備無線手機、光碟機和至少3000本書的空調車廂。目前,已有上千輛的圖書巡迴車在許多地點,為大人和小孩提供圖書館服務。這些圖書巡迴車停靠在國民住宅區、購物中心、學校和養老院,以及偏遠、人口稀少的地區。經特別設計的傾斜形書架,可以防止書本在車輛行駛期間,因路面崎嶇或街道不平而掉下來。
數年前陳水扁總統在擔任台北市長時推出了公車詩文,讓搭車的市民可以在坐車、塞車之際,享受美麗的文字韻律。紐約市的「羅紐約市的「羅徹斯特金尼西運輸局」推出了「書香公車(Books on Buses)」計畫,學生即日起搭乘市區的250輛公車,也可以沐浴在各式各樣的書香味裡。羅徹斯特金尼西運輸局想出這個計畫,讓學生在搭乘公車時更覺受益無窮。運輸局長艾斯科(Mark Aesch)表示:「紐約市區每天有非常多的孩子搭乘公車到托育中心和雜貨店,或者有非常多出外踏青的家庭,搭乘巴士經常令他們覺得無聊。因此我們就想:『為何不為孩子準備點有用的東西,營造家庭共享文藝的時間』!」
在每輛公車上,孩子或他們的家長可以從5到10本書中挑出1本來閱讀。這些書主要是針對4歲到15歲的孩童,部分的書是以法文或西班牙文撰寫的。艾斯科指出,為了推動這項計畫,運輸局蒐集了5萬本書,多到可以成立一間圖書館。此區有1百多所學校、圖書館、出版社捐書支持這項計畫。費爾班路小學(Fairbanks Road Elementary School)教師朗珍(Jean Long)班上的學生,用3週的時間蒐集和分類了1,400本 書。朗珍說:「參與這項計畫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市民價值,他們認為這項計畫將會形成熱烈迴響。」每晚公車在行駛時,車上的書會不斷補充。但經過幾次試驗後也 發現,孩子在準備下車時會還書,但許多孩子會問司機可否帶走書。艾斯科說:「當孩子把書帶下車後就很麻煩,因為他們通常不會還書。」
事實上台灣各地方都有一種叫做「圖書巡迴車」的服務,而圖書巡迴車是拉進城鄉知識差距最好的利器。以嘉義縣新港鄉為例,從小學退休的吳麗容、林柏蒼夫婦,把林懷民家族捐贈的福斯T4「維泰號」圖書巡迴車,開到新港鄉的月眉國小。 第一節下課,年已花甲的吳麗容拿起麥克風,以她習慣性慢條斯理的語調宣布,「各位小朋友,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圖書巡迴車已經來了,請大家在第一節課下課拿書 來還,第二節課下課來借書。」教務主任退休、瘦高的林柏蒼則充當司機兼搬運工,把一車車裝滿厚重繪本、童書的圖書車推到定點。很快地,一群月眉國小的孩子 們泛著笑語,提著書箱前來還書。
新港文教基金會發現基金會圖書館的讀者群,幾乎都來自新港媽祖廟鬧區附近的4個村、兩所國小和唯一的1所國中,其餘4所國小和19個 村,罕有借閱者。仔細分析,是鄉民務農為生,有很多祖父母帶孫子的隔代教養家庭,不少祖父母是文盲,認為課內書讀讀就好,並不重視課外書的閱讀。「鄉下的 圖書資源本來就比較少,買了好書若是呆置,那更是冤枉!」新港鄉資深作家、基金會義工黃聲遠主張,「下鄉去服務,能讓更多鄉親朋友享受與書同樂,體認看書 真的是生活中極為快樂的事。」
圖書巡迴車制度實施後,效果顯著,才實施兩個月,每個月借閱人次就增加近2倍,從每月460人增加到1,279人,新港人借閱的圖書數目則增加1倍,遠超出當初的規劃。巡迴車不僅有書,還有善於說故事的義工,使稚齡兒童也能親近書香。新港國小教務主任戴秋寶,儘管是3個孩子的母親,還是自願在每個週末,到村裡社區活動中心擔任「故事媽媽」。
☆ 參考資料:
1. 立報教育專題─紐約公車飄書香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1/507.shtml
2. 立報教育專題─新港圖書巡迴車拉近城鄉知識落差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1/489.shtml
3. 來去圖書館.茱麗 康明絲。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不停移動的圖書館─行動圖書館(Bookmobli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